守护养老钱!鼓楼社区为老年人送上防 AI 诈骗 “安全课”
2025-09-01 17:13:15 来源: 鼓楼社区
“原来视频里的‘孩子’可能是假的!今天这堂课,帮我守住了养老钱的‘安全门’。”9 月 1 日上午,鼓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座无虚席,一场以 “全民反诈 你我同行” 为主题的防 AI 诈骗活动正在进行。考虑到老年群体对新型诈骗手段的认知盲区,志愿者们用 “案例拆解 + 实操教学” 的方式,为辖区老人量身定制了一堂通俗易懂的反诈 “安全课”。
活动筹备阶段,社区工作人员提前摸排发现,不少老人曾接到过 “子女借钱”“领取补贴” 的陌生来电,但对 “AI 换脸”“语音合成” 等技术一无所知。针对这一痛点,志愿者团队特意制作了大字版宣传海报和图文手册,还准备了平板电脑用于现场演示,确保每位老人都能看清、听懂。
“大家看这个视频,画面里的人看着像社区许主任,其实是用 AI 技术合成的!” 活动一开始,志愿者小林就举起平板,播放了一段模拟视频。视频中,“许主任” 热情地说:“王阿姨,您的养老补贴到了,点击我发的链接就能领取。” 小林指着屏幕提醒:“仔细看‘许主任’的嘴角,说话时偶尔会卡顿,眼神也没和大家对视,这些都是 AI 换脸的破绽。” 台下老人纷纷凑近观察,72 岁的张爷爷忍不住感叹:“这技术也太像了,不仔细看真会被骗!”
随后,志愿者详细讲解了 “什么是 AI 诈骗”:它是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,伪造他人面部、声音,伪装成老人熟悉的人或权威机构工作人员,通过视频、电话等方式编造谎言,诱导老人转账汇款的新型诈骗。结合辖区真实案例,志愿者重点剖析了两类高发骗局:一类是 “亲情陷阱”,骗子用 AI 合成子女语音,谎称 “车祸住院”“投资赔钱”,催促老人立刻转账;另一类是 “权威骗局”,模仿公检法、社保部门工作人员语气,以 “账户冻结”“身份冒用” 为由,要求老人将钱转入 “安全账户”。
“光知道骗局还不够,得学会怎么防!” 为了让防骗方法更易记,志愿者总结出 “防骗四步法”:一看,观察视频中人物表情是否自然、有无卡顿;二问,遇到可疑情况,主动询问 “家里宠物叫什么”“上次见面吃的啥” 等专属问题;三核实,涉及转账时,务必给子女或社区打电话确认;四求助,拿不准时,立刻联系社区网格员或拨打 110。
实操环节中,志愿者们一对一教老人操作手机。“您看,收到这种带链接的短信,千万不要点,长按链接就能看到真实网址,陌生网址大多是诈骗链接。” 志愿者小李手把手教黄奶奶识别可疑信息,还帮她把社区反诈热线存进手机通讯录,并设置成 “紧急联系人”。黄奶奶笑着说:“以前收到陌生链接总害怕,现在学会了怎么看,心里踏实多了!”
互动环节,老人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经历。“前阵子有人打电话说我孙子在学校打架要赔钱,声音和我儿子一模一样,我差点就转钱了,幸好儿子及时回电话才没上当。”68 岁的李奶奶说完,志愿者立刻补充:“这就是典型的 AI 语音诈骗,以后遇到这种情况,先问个只有你们知道的暗号,比如‘周末要不要来吃饺子’,就能识破骗局。”
活动尾声,社区工作人员为每位老人发放了宣传手册和定制的 “反诈书签”,书签上印着 “转账先核实,遇事多商量” 的字样。“这个活动太实用了!” 家住 5 号楼的赵奶奶拿着书签说,“以后再遇到可疑情况,我就按今天学的方法做,再也不会慌慌张张乱决策了。”
鼓楼社区负责人表示,此次活动是社区 “银发反诈行动” 的第一站。接下来,实践站将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宣讲,还会联合辖区银行开展 “反诈进网点” 活动,通过线上推送案例、线下举办讲座的方式,让防 AI 诈骗知识覆盖更多老年群体,真正守护好老人的 “养老钱”,为 “夕阳红” 筑牢安全防线。(牛璞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