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后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“六尺之治 窄巷宽心”主题学习活动
2024-10-29 16:19:27 来源: 东后街社区
富润屋,德润身,心宽体胖——《礼记·大学》
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在桐城六尺巷指出,要相互礼让、以和为贵,解决好民生问题,化解好社会矛盾,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。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”一首六尺巷的“让墙诗”,承载的是古人千百年来的谦让智慧,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。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,学习枫桥经验中的有益实践“六尺巷工作法”,让社区工作者可以更加踏踏实实的做好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工作,2024年10月29日,东后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滁州市委统战部开展“六尺之治 窄巷宽心”主题学习活动。
六尺巷的故事
“六尺巷”,源于清代大学士张英家族与邻居吴家的一段故事:
清康熙年间,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,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家相邻。吴家扩建房子时,新修的围墙侵占了这块空地,引发了两家的纷争。张家人将此事告知在京城的张英,希望他能出面解决。
张英回诗一首: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张家人收到信后,主动退让三尺。吴家得知此事后,也深受感动,同样退让三尺。于是,桐城就有了这条六尺巷。这条巷子遂成为谦和礼让、知进退、和为贵的象征。
如今,在巷道两端立着的石牌坊上,刻着“礼让”二字。有人说,走完六尺巷只需一分钟,但其中浸润的关于礼让的哲学智慧却可跨越时空。
枫桥经验-六尺巷工作法-社区工作
20世纪60年代初,诸暨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“发动和依靠群众,坚持矛盾不上交,就地解决,实现捕人少,治安好”的“枫桥经验”。
而今,作为枫桥经验的有益实践,从“听、辨、劝、借、让、和”的六步调解法到六尺巷工作法,其中蕴含的“以礼为先、以让为贤、以和为贵”的理念与社会基层治理新思路,更是值得社区干部进行学习与思考。
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做好民情民意晴雨表的同时,东后街社区也会不断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,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、协调能力等方方面面,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与居民共筑和谐美好社区。(韦润)